欧盟“供应链法 曾被指针对中国涉疆企业
据了解,CSDDD将对在欧盟运营的大型欧盟和非欧盟公司引入强制性的人权和环境尽职调查要求,对尽职调查过程的有效性进行持续跟踪和公开披露,以“监测与公司自身、公司附属实体及公司全球供应链中的商业伙伴的经营活动,以识别、预防、应对实际或潜在的不利人权和不利环境的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CSDDD的通过,将强制让一些欧盟企业与存在欧盟收入的第三国企业披露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报告,还将对存在欧盟地区合作方与客户的外国企业包括中国企业构成成本、管理、安全、供应链层面的风险。
饱受争议的法案
CSDDD的产生由来已久。2022年2月,欧盟委员会推出CSDDD草案,宣称把以价值观为基础的人权、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全球工商业活动和企业供应链,从而达到以贸易手段实现非贸易目标的目的,维护欧盟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
虽然“人权”“环境”是国际社会认可的发展目标,但不少分析认为,CSDDD的目的并不单纯,是欧盟监管中国企业的“针对性法案”。
《南华早报》指出,虽然法案没有直接点名针对中国,但要求欧盟主要企业对符合监管条件的第三国商业伙伴进行详细尽职调查。而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如果法案通过,中国企业将成为其重要监管对象。
专家指出,近年来,无论是美国于2022年6月生效的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UFLPA),还是德国于2023年1月生效的《供应链尽职调查法》,都是打着“人权”的名义,对中国涉疆纺织业、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业与供应链企业进行限制,从而打击我国全球供应链体系。而此次欧盟实施的CSDDD,也正是欧盟利用全球供应链的传导性和溢出效应,对域外第三国市场主体及其经营活动施加欧盟法的域外效应,是欧盟对中“供应链博弈”的产物。
在推出草案后的两年内,欧盟加速推动CSDDD的落地。2023年6月,欧盟委员会完成CSDDD的修订;2023年12月,欧盟委员会与欧洲议会完成草案修订并达成一致。
然而,该法案在推行过程中也受到不少欧盟国家的反对。今年2月,CSDDD一度因德国、意大利等13国弃权、瑞典奥地利和芬兰等国反对而未能批准通过。其中,德国首先表达了弃权意愿,因为担心德国企业因该法案承受更多风险。2023年,德国《供应链尽职调查法》的实际效果在国内已引发不少质疑,而欧盟这一法案远远超出德国现行供应链法的范围。意大利也加入弃权行列。有意大利企业警告称,拟议的欧盟法律可能会损害中小企业。工业联合会在给该国政府的一封信中写道,该法案的范围“太宽”,将给其应用带来不确定性和混乱。
对此,欧盟理事会做出重大妥协,并在3月对法案进行了修订。在2023年12月的CSDDD草案中,CSDDD适用企业的员工人数为500人,净营业收入(欧盟企业在全球的净营业收入与第三国企业在欧盟境内的净营业收入)为1.5亿欧元。而在修订版的CSDDD中,适用企业的员工人数从500人增加到1000人,净营业收入也提升到4.5亿欧元,相当于缩小了适用企业的范围。
在修订之后,该法案得以继续推进。今年4月24日,欧洲议会最终通过了CSDDD,并最终于7月5日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若该过程如期进行,那么在7月25日,CSDDD将正式落地实施。
手机:15950051808
电话:0512-67663325
QQ:2395015289
邮箱:service@nbguohua.com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3188号10幢1412室